查看原文
其他

新书︱唐大郎110周年诞辰纪念专辑——2018年第四期《点滴》出刊啦!

巴金故居 2021-02-13

点击上方“巴金故居”可以订阅哦

  本期《点滴》“还魂草”推出“唐大郎110周年诞辰纪念专辑”,由张伟、祝淳翔两位研究者搜集整理,结为《唐大郎诗文选》,共选刊诗文八十余篇。

  唐大郎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职业报人,享有“小报状元”和“江南第一支笔”的盛誉。其文风独特,诗才独步,《高唐散记》《定依阁随笔》和《唐诗三百首》等都是当年的名牌专栏,以致“看了大郎再睡觉”成为当时的一句流行语。通过张伟《江南才子一代报人——纪念唐大郎110周年诞辰》一文,读者可以更多地了解唐大郎的诗文,他的交往,他的人品和情怀,以及研究者在搜集整理诗文过程中的辛勤点滴。

  “梦与醉”里的文章,继续关注译作、佚文、日记、照片这些文学的边边角角,通过作者的娓娓讲述、细致考证和梳理,走进萧珊、赵景深、郑天挺、丁玲等作家的作家、学者的文学和心灵世界。

  在“憩园”中,读者可以听到前辈学者聊文学巨匠巴金的点滴往事,听到苦茶老人的后代在研讨会上的呼吁——做好基础资料的钩沉与整理。

目 录

  《点滴》是巴金故居内刊,每年出版六期,内容与巴金及其著作有关,也旁及巴金同时代的人和事。欢迎读者投稿,诸如书评书话,读书札记,忆人论事,行旅所见等,惟求文章有点史料有点故事有点趣味;要朴素,不要流俗、滥调,更不要庸俗;那些短小精悍、大刊物上不发的文章,只要是率性之作,也欢迎来稿欢迎。

  投稿邮箱:dd675@sina.com

唐大郎诗文选

巴金之《家》

  所谓文艺青年,见共舞台排巴金之《家》,而痛哭流涕,谓此实辱煞巴金矣。其实将《家》编为舞台剧,亦未必高明,以当年上海剧艺社阵容之盛,演《家》,其所得,则相差于文明戏者已甚密尔,故移之红氍毹上,纵使益失本来面目,要亦谈不到辱没巴金耳。读“激流三部曲”者,未尝不欣赏巴金手笔之巨,第以言说部之极诣,三部曲犹未造其境也。中国稗史之垂千古而不朽者,为《石头》,《水浒》,今世人举为双绝,顾撷取其事迹而搬演戏剧者,何可胜数,要未闻有人为雪芹耐庵呼不平也?李绮年之《潘金莲》,有人见之,欢喜若狂,亦有人心折耐庵之文章高手,见其戏,不可终席而去,然未必遂痛哭流涕,谓此实辱煞耐庵耳。综之,《家》以叙儿女私情,家庭变故,其事迹易为世俗所向往,无论演话剧,摄电影,或排之于红氍毹上,无不轰传时下;鲁迅以《阿Q正传》为杰构,以田汉之改编,佐临之导演,为舞台剧,而观众远不如《家》之盛,何故?正以其故事之不为世俗向往,亦观众之不够水准耳。

(原载1942年7月30日《海报》,署名:刘郎)

唱江南·《家》

  太湖九月看梅花,一队银灯正作《家》。

  不待清霜催始放,居然疏影自横斜。

 

  电影制片厂的《家》,上月在太湖边上拍外景。有很多镜头,都在梅园拍的。

  这张照片上,王丹凤(左)的鸣凤和张辉(中)的觉慧,由导演陈西禾率领下,正在梅园排戏。(还没有化装)

  张辉说:“鸣凤,我一定要去告诉太太,我要娶你。”

  王丹凤说:“三少爷答应我好吧,不要去说,我没有那个命啊!”她又说:“只要像现在这样,我不离开你,你不忘了我,那……那随便怎么,我都甘心情愿的……”

  他们二人,一会儿痴笑,一会儿落泪。都演得情感逼真。

  虽然现在是菊花开放的时候,但梅园的梅花,却也开得一白如雪了。那是“上影”的剧务,用绢制的梅花,在一株一株树上,扎上去的。拍在影片里,跟真的一样。

 

(香港《大公报》1956年11月27日,署名:刘郎;本篇无标题,编者据文意添拟)

答黄永玉

  永玉书来,述黑妮趣事,用打油体答之。

 

  横行直走近如何?常是妮妮巧想多;

  不改横行宰了罢,老兄下酒面拖拖。

 

  黑妮从大连海湾带回一只螃蟹,妮妮要把螃蟹改造,教它只许直走,不许横行。

 

  逐免常奔老远波,肉香夜满几砂锅?

  女儿不弄枪和弹,端坐湖滩画野鹅。

 

  夏天,黑妮随一家人到郊外露营,父亲打猎,女儿则常为野禽写生。

 

(原载1962年9月23日《新民晚报》,署名:大郎)

晤张乐平

  五原路上几回经,高树疏篱认小庭。

  我自闲居为老子,君于电视作明星。

  堆来盆盎佳山水,贮满箱笼美酒瓶。

  闻道《三毛》仍笔下,何时小鬼变年青?

 

  上海的五原路上,住着我好几位老友。有男的,也有女的。他们在旧社会都是有点名气的人物,到了新社会,名气愈来愈响的却只有一个人,他就是画家张乐平。

  因为乐平是红人,就必然是忙人。所以我到五原路,很少去看望这位老友。乐平知道了,背后啧有烦言,于是有一天,专诚去拜访他。进门,对他的第一句话:“不来看你,因为常常在电视里望见你的声容笑貌。”

  画家的生活,好像跟过去差不多,弄弄盆景,种种花木。他说,近来少饮。七十上下的人,心宽体胖,因而行动不那么利落。他很羡慕我的身轻如燕。

 

(香港《大公报》1979年12月8日,署名:刘郎)

见一见张爱玲

  苏青与张爱玲两位的作品,一向没有注意过,直到《浣锦集》和《传奇》出版之后,在太太的枕头旁边,我也翻来看了几篇,的确值得人家景仰。现在上海出风头的许多男作家,他们这辈子就休想赶得上她们。

  据别人说:二位中间,苏青比较随便一点,张爱玲则有过分的“矜饰”,她深藏着她的金面,老不肯让人家䁖一䁖的。其实梅兰芳还要出现在稠人广众之前,至多将帽檐覆得特别下一些。电影明星还不怕挤断脚骨,出来让影迷包围,张爱玲何至如此?

  两三月以前,在朋友家里,碰着一位李先生,谈起张小姐是他的表妹;我就告诉他我们曾经想请她吃饭,结果碰了个钉子。李先生当时将胸脯一拍,说我请她,你做陪客,绝对没有问题。李太太也说,我们去请爱玲,她怎么好意思不到呢?我非常喜欢,临别时候,还勉励他们:这一回瞧你两口子的。但到后来消息杳沉,李先生的回答是她姑母病了,她在伺候病人,分不开身。

  《倾城之恋》在兰心排戏了,据说张爱玲天天到场,大中剧团为了她特地挂出一块谢绝参观的牌子。我从这里明白张爱玲委实不愿意见人,她不愿意见人,人何必一定来见她?我就不想再见一见这位著作等身的女作家了!任是李先生来邀我,我也不要叨扰了。

(原载1944年12月2日《海报》,署名:刘郎)

憩园讲坛






憩园讲坛

江南才子 一代报人  唐大郎

时间:9月15日(周六)下午2:00——4:00

地点:大隐书局(淮海中路1834号—1)

欢迎您的到来(免预约)






巴金故居| 公众微信号

往期精选 Editors' Choice

阅读专题 | 番外篇:那些大师与老师们不得不说的故事......

暑期专题 | 巴金:给人生储值的叛逆期

资讯 | 穿上我的“童年时光”——“雕刻时光”版画体验活动实录之三

新书 | 汇聚点滴,以成江海——2018年第三期《点滴》出刊啦!

荐书 | 书是一扇可以看到风景的窗——殷健灵老师的书单(四)及答网友问

分享 | 慕津锋:巴金的一页译稿

编辑  by  忻世超

供稿  by  朱银宇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